山東省東營市,黃河與大海交匯處的一顆璀璨名珠,中華民族母親河精心塑造的國際濕地城市。她位于山東省北部、渤海西南岸,陸域總面積8243.2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12.67千米。濕地是東營最大的生態特色,具有原生性、稀有性和國際重要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多年來,東營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大力保護濕地資源,取得了很大成效。2017年12月,我國政府提名推薦常熟、海口、常德、東營、銀川和哈爾濱等六座城市為第一批《濕地公約》“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東營市申報的國際濕地城市經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54次會議審議通過,并于濕地公約2018年10月21—29日在阿聯酋迪拜召開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公布。這標志著東營濕地保護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東營市濕地資源概況
東營擁有濕地、海洋和森林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面積大、比重高,既連接著海洋,又與森林交叉分布,是整個生態系統的橋梁和紐帶。全市有濕地5類14型,總面積687萬畝,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全市濕地面積4581.53平方千米,濕地率41.58%,濕地保護率51.29%。
東營灘涂廣闊,濕地環境典型獨特,生態系統復雜多樣,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生長棲息之地,尤其是珍稀瀕危水鳥的重要越冬、繁殖、遷徙和停留地。鳥類有368種,約占全國鳥類21%,其中國家I級、II級重點保護鳥類63種,是“中國東方白鸛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是東北亞內陸—環西太平洋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大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譽為鳥類重要的“國際機場”和棲息地。東營濕地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其中國家二類保護植物—野大豆分布廣、數量大,具有很高的研發價值。
東營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經驗
面積達153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建區近30年來,東營市注重發揮保護區的龍頭作用,不斷加大保護力度,在濕地保護、鳥類保護、濕地科學研究、濕地旅游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加入了“《人與生物圈》(MAB)網絡”、濕地國際亞太組織“東亞—澳洲涉禽保護區網絡”、“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絡”,被列為我國濕地、水域生態系統16處國際重要保護地點之一。2006年被原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級示范自然保護區。2011年榮獲“中國最美濕地”。2013年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山東省第一處國際重要濕地。
為了保護更多的濕地,在加強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同時,在重要濕地建立保護區、濕地公園等,采取多種形式保護濕地,初步構建了東營市濕地保護體系。目前,東營市有國際重要濕地(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海洋特別保護區5處,水源地保護區7處,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1處(明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在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處(山東墾利天寧湖國家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試點)9處。全市濕地保護面積352萬畝,濕地保護率達51.3%,濕地保護網絡擴大到全市5縣區的陸地和海洋。同時,開展了黃河三角洲生態調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復過水試驗,有效恢復大汶流、黃河故道等區域濕地,成為全國濕地恢復最有代表性的區域。通過加大濕地保護與恢復,物種多樣性明顯增加。東方白鸛等許多候鳥變為留鳥,并大量繁衍生息。
注重發揮濕地在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作用,綜合治理廣利河水系,實施金湖銀河生態工程和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區低洼地、廢棄的水塘等實施生態修復,將廣利河、明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清風湖公園、金湖銀河公園、東八路濕地等河流、湖泊、水庫貫通一體,構建起“九橫十縱”的城市主干水系和環城水系,使濕地景觀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居住和休閑環境。
東營市在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正確處理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充分發揮黃河三角洲濕地“奇、特、曠、野、新”的美學特征,以黃龍入海、新生濕地、野生鳥類三大景觀為依托建立了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迅速成長為我國發展最快的生態旅游區之一。濕地生態旅游成為引領東營改革開放的最重要名片。東營市還充分利用豐富的濕地資源,大力發展濕地生態產業,創建了一批享譽全國的黃河口大米、黃河口大閘蟹、黃河口蓮藕等黃河口品牌,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民的致富增收。
結合東營發展和濕地保護實際,出臺《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意見》、《東營市濕地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了濕地保護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把濕地保護和恢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出臺落實《東營市濕地保護條例》。針對重要濕地,納入生態紅線保護體系并頒布《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針對河流綜合整治,印發《東營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濕地依法保護更具操作性。充分發揮規劃的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作用,2011年東營市編制了國內地級市第一個濕地保護專題規劃—《東營市濕地保護總體規劃》。2017年,按照國務院、省政府有關濕地保護有關文件要求,對《東營市濕地保護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該規劃已通過市規委會的審核。
東營市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濕地生態系統演替、濕地開發利用、濕地環境影響、濕地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奠定了科研工作基礎。中國科學院和省林科院分別在東營市建設了“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和“黃河三角洲森林定位研究站”,開展濕地生態動態監測與評估等工作,促進了濕地生態預警與應急防范機制的建立。
通過多形式的宣教活動,使社會生態保護觀念深入群眾,融入日常。先后建設了“黃河口濕地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濕地學校”等生態宣教場所,積極開展“世界濕地日”、“中國濕地文化節”、“黃河口國際觀鳥節”、“愛鳥周”、“濕地攝影展”等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志愿者進社區、進學校開展濕地保護公益宣傳,提升公眾的濕地保護和社會生態道德意識。目前,東營市有3所“全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示范學校”,19所“東營市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示范學校”。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濕地保護制度,為東營市濕地保護帶來了新要求新機遇。濕地是東營的立市之本、發展之基。中共東營市委第六屆四次會議,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濕地保護擺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全力打造“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城市特色,“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的戰略目標。下一步,將重點實施三年濕地保護提升計劃,多種形式增加濕地保護面積60萬畝,進一步更新思想觀念,創新濕地管理機制,探索建立濕地生態補償機制,加大濕地保護投入,建立濕地保護名錄,努力把東營建設成為具有蓬勃生機活力、濃厚時代氣息、獨特城市風貌的現代化國際濕地城市。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