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杭州灣濕地中心一角

圖為杭州灣濕地中心一角

圖為杭州灣濕地中心一角

圖為杭州灣濕地中心一角
■中心導讀:
暫別城市的喧囂,到濕地中心暢游一番,呼吸那兒的新鮮空氣,體驗那兒的田園樂趣,那是一種別樣的感覺。明天,慈溪杭州灣濕地中心將對外開放。上個周末,本報記者先期進入濕地中心,對這里的美景作了一次全面打探。
行——打“船的”很愜意
杭州灣濕地中心總面積為43.5平方公里,因此,進入景區后,游客就會有“一望無垠”的感覺。而為了保證濕地內的各種生態資源不受破壞,游覽線路則主要集中在環境教育中心和游客展示區,進入其他區域則需要乘坐指定交通工具。記者在入口處看到,景區為游客貼心地準備了電動觀光車、自行車、游船等各種交通工具,不論你以什么交通工具游覽,都能觀賞美景。
不過,記者到達景區后就改為了舟楫,領略一番“以船為車,以楫為馬”的從容。不一會兒,就感覺置身于“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的境地,你成了畫,畫也自然成了你。乘著游船,一路駛去,成片成片初生的蘆葦幾乎滿目皆是,《詩經》“秦風·蒹葭”所述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佳人,在水一方”的情致想來也會在這里體驗到。途中,還能看見一間間在水邊矗立著的觀鳥屋,那里是可以休憩的地方,而在彎彎繞繞的湖泊邊上,時不時還出現一只、兩只,甚至更多的水鳥,耳邊環繞著從遠處依稀傳來的布谷鳥的歡叫聲。面對如此美景,你怎會不停下你漫游的腳步,不在這里迷失了方向呢?
工作人員介紹說,濕地中心內設置了起始兩個船埠頭,途中還有兩個臨時停靠埠頭,坐船來去各個景點就像“打的”一樣方便。當然,在指定的觀光區域內,你大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黃的野草踩上去松松軟軟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憊;還可以走在鋪著竹板的棧橋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景致。
游——縱覽十大美景
杭州灣濕地中心的類型豐富,包括沿海灘涂、離岸沙洲和塘內圍墾濕地,其中沿海庵東灘涂還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名錄。濕地中心內共分5個功能區域,分別是濕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區、涉禽和游禽活動區、處理濕地區域、水禽棲息地區域、鷺鳥繁殖地及有林濕地區域。除此之外,濕地中心還結合各功能區域的特點,推出了“長廊曼回”、“溪影花語”、“天鵝戲暉”、“烏蓬樵風”、“碧沙宿鷺”、“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鏡花睡月”、“林光罨畫”、“巢林鷸歸”等十大景觀。
濕地中心的一大看點是鳥類。這里記錄的鳥類達131種,97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無危種89種,近危種5種。所以,這里也是世界級的觀鳥勝地。“天鵝戲暉”、“碧沙宿鷺”、“巢林鷸歸”等景點就是鳥類的最佳觀賞點。工作人員介紹說,濕地內的鷺鳥數量最多,白鷺、蒼鷺、夜鷺,鷺鳥齊飛,讓您真正感受到鷺鳥天堂的壯觀。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環頸鸻、金眶鸻群居淺灘,紅嘴鷗、青腳鷸展翅翱翔。
濕地內的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尤以水生植物為多,千屈菜、黃花鳶尾、再力花、菖蒲、香蒲、旱傘草、睡蓮……一轉身,一轉眼就能看見一片片、一叢叢,形象各異,婀娜多姿。“長廊曼回”、“溪影花語”、“烏蓬樵風”、“蒹葭秋雪”、“鏡花睡月”、“林光罨畫”等景觀就生動地展現了這些特色植物的“魅力”。也難怪同行的一個朋友看著如水墨畫般的盛景,不由感嘆:這里會成為又一個攝影人的創作基地。
在十大景觀中,“麋鹿悠游”處在一個占地面積75公頃的水禽棲息區內。這個區域設置了長約兩公里的水上棧道,里面飼養著20只從北京運送來的麋鹿,游客可以觀賞到麋鹿徜徉在濕地的懷抱中悠閑自在地生活。不過,因為麋鹿的警覺性很強,盡管我們悄悄地靠近它們,但是麋鹿似乎還是受到了驚擾,成群結隊地跑向了蘆葦蕩的最遠處。工作人員提醒說,游客不要隨意投食給麋鹿,以免它們受到驚嚇。
玩——互動項目豐富
玩是游客休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濕地中心內安排了豐富多彩的互動項目,環境教育中心就是集合多個娛樂項目的場所。該中心的面積很大,約有63公頃,相當于88個足球場那么大。是一個功能完備、景觀獨特且具有高度公眾參與性和趣味性的區域。
濕地中心其實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生態示范區,因此自然就少不了各種生態體驗活動:“自然課堂”、“發現之旅”、“綠色能源示范場”、“低碳生活體驗園”、“雨水花園”等場所是游客們近距離感受生態奧妙的好地方。
到濕地中心觀光的游客大多是舉家出游,孩子是當然的主角。于是,“休閑野餐地”、“野營基地”、“親子互動營”、“DIY創意園”、“垂釣中心”,去這些地方都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環境教育中心還將設置郵政點,拍攝濕地優美風光組合成套的明信片,蓋上濕地特有的紀念章,并聯合郵政所為游客提供郵寄紀念明信片和郵票的活動。
不過,需要告知游客的是,目前環境教育中心的各種設施、設備還在進一步調配和完善之中,預計在10月份才能完全開放。
(景錦 胡恬/文 蔣余輝/攝)
■相關鏈接:濕地
濕地(wetland)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征植物。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4%。
目前,我國已有扎龍自然保護區、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遼寧雙臺河口濕地、湖北洪湖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等36個濕地,分四批列入了《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