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灘濕地游客激增,鳥蹤難覓”,“導游高舉小旗、開著喇叭呼喊,驚嚇到棲息在東灘濕地的鳥”……第29屆愛鳥周之際,記者從崇明獲悉:為了讓游客更好地觀鳥,又不影響灘涂鳥類的正常活動,目前東灘濕地大堤外圍已啟動建設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工程預計在5月底竣工,屆時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長江隧橋建成通車后,大批游客慕名到東灘參觀,最高日客流量達2.1萬人次。“由于免費開放,東灘濕地里大量游客競相通過木走廊,進入數十米深的蘆葦蕩內拍照留念,看到的都是人頭,根本看不到鳥兒。”市民沈先生日前和家人駕車到東灘游覽后發出這樣的感嘆。據東灘濕地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游客數量激增,現在濕地里出現的白鷺和野鴨數量明顯減少,鳥兒白天都不敢出來,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出來覓食。
3月末和4月份,是北遷涉禽的遷徙高峰。3月18日,調查人員在調查水鳥遷徙時發現少量大濱鷸、斑尾塍鷸等涉禽,“這說明從澳大利亞等南部地區飛來的候鳥先頭部隊已抵達崇明東灘。”保護區負責人介紹說,為更好地保護東灘鳥類、服務即將到來的世博會游客高峰,保護區啟動了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程。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標本館、遠程觀鳥館、靜態展示館、休息廳和木棧橋、木平臺等觀鳥輔助設備設施,場館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基地將通過實物展示、情景模擬等形象化手段,向公眾普及濕地和鳥類保護知識,鼓勵公眾參與保護。
在遠程觀鳥館,保護區還特別設置了“電子眼”:游客不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就能在館內接通野外電子監控系統,在工作人員操作下,利用灘涂上的高清攝像頭,實時觀看野鳥活動情況。
建設科普教育基地是否會影響東灘生態環境?保護區負責人表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1.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65.92平方公里,是鳥類活動的主要區域,也是保護區重點保護管理的區域。平時游客肉眼所能看到的保護區的緩沖區,它以蘆葦群落為主要特征,是核心區的天然屏障。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建設在保護區中部外圍緩沖帶內側,距核心區邊界較遠,加之基地采用分館建設,建筑形態也采用全木質結構,不會干擾和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
目前,保護區志愿者科普講解員隊伍籌建工作也已展開,在世博會期間,將為游客提供講解等各種志愿服務。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