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送來了狗頭金
----獻給發展通榆縣風電事業的人們
風的物理定義:空氣流動就是風。
風的社會定義:世事流行。
我的風車定義:與風共舞的葉子。
(一)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集《詩經》:風、雅、頌。
古老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李白《關山月》:“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淑云》:“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我感嘆:詩人筆下的風,多么久遠,多么有力,多么壯美,多么富有神意!
白城地區民謠:進了洮南府,一天二兩土,今天沒吃夠,明天給你補。
通榆縣童謠:通榆縣,不普通,一年四季兩場風,春天刮到夏,秋天刮到冬。
這是不是當地人對風的歌頌?批判?
我翻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成語大詞典》,僅以風字為頭搜集的成語就有219條,“風兵草甲----風姿綽約”。且勿論其他有“風”的詞語。
我回憶:小時候,一群開活褲襠的孩子,各自找一張什么紙張,裁成四四方方的,疊出對角線,沿對角線剪到中心前留下一兩公分的樣子,四角剪開后,把不相鄰的四角重疊一起攏到紙片中心,用一根鐵釘穿過重疊的各角和紙片中心,再把鐵釘插到高粱秫秸堅硬的端頭。這就是開褲襠抹鼻涕的孩崽子們在風天里愛玩耍的東西----小風車。這玩儀我做的最好,因為我可以到舅舅那里討來結實,鮮艷,光亮的畫報制成輪葉。我一般使用木棍,比高粱秫秸堅固得很,而別人的容易壞。
面對紙做的小風車,我想,除了與他玩耍,它還能有什么用處?后來在一家人的院子里樹立的高高的木桿上,我看見頂尖上被水平弄上一個用薄鐵片做成的小風車,另一端還拴著一束布條。小風車迎風轉動,還發出嘩嘩的響聲。我終于看明白,這東西可以判明風的方向和風力的大小。
(二)
老師講:風可以利用,能變成動力,還能發電。
我心想:只不過說說。
有個同學說:“那是吹。”
時間記錄:到現在是半個世紀。
中央電視臺2007. 2. 19《人與自然》趙忠祥:風的能量是巨大的,它的嘴可以吸干湖泊,天上掉魚的故事已經講述了多少年了。僅二十世紀,那栩栩如生的場景就有600多件。
專家闡述:在高速增長的經濟環境下,我國能源工業面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的一個能夠堅持發展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既能滿足社會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會。我國政府已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多的用潔凈能源替代高含碳量的礦物燃料,是我國能源建設遵循的原則。按人口計算,我國屬常規能源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常規能源的不足和不斷減少,將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因此,探索新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就成為緊迫而主要的任務。
世界信息:現行世界瞄準的新能源工程主要有生物質能(如生產沼氣)、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小水電、風力發電等。許多國家把風力發電作為比較現實的選擇。
國外風電市場發展現狀:過去十年間,風電發展一直超越預期發展速度,而且一直保持在世界增長最快的能源的地位。2000年到2005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6.3%,2005年全世界新增風電裝機容量59263MW,同比上年增長24%。歐洲風能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風力發電將占世界電力總量的12%,屆時世界風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231,000MW,發電量約為30,000億kWh。
我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現狀:到2005年底,我國已累計安裝風力發電機組1864臺,裝機容量126.6萬kw,共有61個風電場,分布在15個省(市、區)。
我國風電發展前景:(1)根據全國900多個氣象站觀測資料估計,中國陸地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kw,其中可開發的風能儲量為2.53億kw。中國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和東南沿海。(2)中國的電網條件較好,風電并網不會有很多的技術問題,而且,全國電網正在不斷延伸和爭強。(3)《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實施和十余部配套法規的制定,必將對包括風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4)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了十一個風電特許權示范項目。
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利用西部風能豐富和日照時間長的優勢,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白城市屬于西部草原濕地保護與綠色產業生態經濟區,是全省七大生態經濟城市之一,尤其是通榆縣的風能資源特別豐富,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能資源,加快發展風力發電,既符合眼前國家“多能互補”的能源政策,又是吉林省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通榆縣風電廠的建設,對于改善這一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國務院文件 環函(1999)436號:批準吉林省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
通榆縣地形圖:北與洮南市毗鄰,東與乾安縣接壤,南與長嶺縣相連,西與科爾沁右翼中旗相交。該地區地勢平坦,略呈西高東低,處與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的西南氣流通道上。風電廠所在地區海拔在170---190米左右。由于受西伯利亞寒潮的影響和內蒙高壓氣流的控制,構成吉林省風能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通榆縣站氣象資料統計:通榆全年平均風速為4。7米/秒,極端最大風速為28米/秒。
同發40米高測風塔:測得年平均風速6,7米/秒;年有效風速小時數(4-25米/秒)為7145小時。推算到風機輪轂高度為55米,有效風速小時數為7285小時。
我理解:7285小時除以24小時為303.54天,這意味著發電的風車每年至少要轉動300多天。
(三)
2005年的通榆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1月10日在通榆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縣長高洪賢):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富縣,牧業強縣,商貿活縣”三大戰略。2004年,成為我縣歷史上建設項目最多、投資力度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一個歷史時期。特別是在重點工業項目建設上實現了重大突破。40萬千瓦團結風電特許經營權項目被列為全省60個重點項目之一并已開始啟動。
高洪賢縣長代表決策集團深刻體會:政府工作必須牢固樹立經濟工作先于一切的思想。堅持高點定位,跨越發展是我們永恒的追求。舉全縣之力抓工業,千方百計上項目,全面動員抓招商,全力以赴求發展,以風電為標志的一批大項目終于在通榆落地,更加激勵了全縣干部群眾爭先發展、負重前進的信心和士氣。
中央電視臺2005年11月7日發布一則消息:我國的風電年儲量可達10多億千瓦時,相當于30多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
我計算:目前通榆縣團結風電廠工程年發電量在2.1億千瓦時左右,既是說如果這項工程建成,我們的風電年產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相當于6個三峽在發電。
親愛的人們:是否為之振奮?
吉林省風電公司:他們在通榆縣率先建立風電廠,1999年共裝機49臺,總容量3.06萬kw,每年發電量5600多千瓦時,產值達5350多萬元,上繳稅金300多萬元。經過多年的運營,效益顯著。是通榆縣歷史年上繳稅金最多的企業。
我覺得:開發通榆縣西部,開發風力資源勢在必行。通榆縣經濟發展的最廣闊前景地就在西線。
(四)
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通榆縣的一個地方,有一個許多年前的村落遺留在沙丘上,已經被風雨和歷史沖刷得僅有一點痕跡---就是一塊小矮墻。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東北的土地革命早早的就開始了。有這么一戶很窮很窮的人家從地主那里分來了幾只羊,這家的一個孩子每天都趕著羊來這里放牧。新中國成立的禮炮剛剛鳴放過去,秋天的風猛烈地刮,放牧的孩子依偎在小矮墻的南面避風,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旁邊的羊群在悠閑地覓食。突然,一只野狗竄過來,在他的周圍竄來竄去,孩子很害怕,在沙丘上尋見一塊被大風剝出地面的拳頭大的黑色的東西,他急忙揀起來,狠狠地向野狗打去。因為孩子從小就愛用這種拋土塊的方法驅趕牲畜,所以打得特別準。野狗被打中后,痛得嗷嗷直叫夾著長長的尾巴跑掉了。驚恐過后,他感到剛才打野狗的東西比平時的土塊重得許多許多,他很奇怪,就把這東西尋了回來。他把這塊又重又黑的東西帶回家。用它壓醬缸上的秫秸蓋,好用得很。過了幾年,孩子上學讀書,長大了,他總覺得這東西太特別,就找個地方做了一次鑒定。后來,他家的醬缸上再也不見了這個黑嘎瘩。后來,人們見過某家銀行的人來過幾次。
有人說:那就是“窮漢子得了狗頭金。”的真事。
預言家:風可使通榆縣取利,風可使通榆縣崛起!
我欣喜:通榆人的手已經觸摸到狗頭金啦!
吉林省發展與計劃委員會:委托北京水利水電建設工程咨詢公司在通榆縣西部風電生態產業園區內選定適當場址,編寫了《吉林通榆縣團結風電廠工程(100.3mw)予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項目建議書》,并于2004年1月上報國家發改委。
國家發改委文件 發改能源(2004)305號:批復。同意建設吉林省通榆縣團結風電廠特許權招標項目工程。
吉林省通榆團結風電廠項目簡介:吉林省通榆團結風電廠特許經營權項目工程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內,地處科爾沁草原東陲的團結鄉、同發畜牧場境內。東經122度02分,北緯44度13分---45度16分。
通榆縣風電場開發示意圖:處于東北風電開發的核心位置。
2004年9月,北京。通榆縣團結風電園區招投標大會:華能新能源環保產業控股有限公司中標!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中標!他們將各自承擔2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工程建設,這兩家公司表示很快就開始一期工程施工。
華能新能源環保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簡介:公司總經理李小鵬、黨組書記,據悉為曾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之子。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在原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基礎上改組的國有企業,由中央管理,經國務院批準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控股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華能信息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華能能源交通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華能新能源環保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中國華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國際經濟貿易公司華能綜合產業公司 中國華能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獨立發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獨立發電公司之一,現已擁有全資電廠十座和參、控股電廠三座。
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簡介:于1993年1月經國務院經貿辦批準,在國家工商局登記注冊成立。是北京新技術產業試驗區認定并注冊登記的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本金3、2億元,目前公司資產總額超過75億元。在國內風電運行裝機容量已達35、2萬千瓦,在占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46%。公司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21個、參股公司21個,其中,中外合作與合資企業4個,境外注冊子公司2個。
該公司除原來開展火電項目的投融資、基本建設、經營管理、咨詢及相關業務,現在重點承擔風電場勘測、選址、投資、建設及運行管理,開展風電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合作及風電專業人員培訓,進行風電技術國際合作與交流,開發電力環保、節能、電力系統安全及穩定運行、提供可再生能源技術和設備,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高科技產業。因此,該公司在所有競爭對手中占有絕對優勢。是我們通榆縣人民可信賴的投資者。
通榆縣:2004年為建縣100周年。
風電工程為一個貧窮的母親送來最貴重的禮物,一個金娃娃!
(五)
通榆縣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40萬千瓦團結風電特許經營權項目被列為全省60個重點項目之一并已開始啟動,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9億元,項目達產后,年可發電8億度,實現產值6億元,稅收7000萬元。
通榆縣的風電產業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著,而與他相鄰的許多市縣,也在積極努力地運作著。
與此同時:長嶺縣在五十八號鄉建立了十一臺機組的風電廠。如果你乘車去往省城,在路邊就可以觀看那高高的白色的巨大的風車群。
與此同時:鎮賚縣在青山草場建立了風電廠,如果你從白城沿公路前往鎮賚縣,仍然可在路邊就觀看那高高的白色的巨大的風車組成的方陣。
與此同時:內蒙的科左中旗,科右中旗,突泉縣都在著手建立不同規模的風電廠。
2007年3月12日吉林電視臺晚間新聞報道:白城市、洮南市又將建成投產一座年產100萬千瓦的風電場。
形勢:如戰鼓催春,似奇葩斗艷。
歷史:蒸汽機的出現,瓦特掀起了世界的工業革命。
現實:通榆縣風電場開發示意圖顯示,處于東北風電開發的核心位置。以通榆縣為核心的東北風力發電,這不正是振興東北老革命根據地,新時期經濟發展進軍的號角吹響了嗎?
捷報頻頻,喜訊多多。
通榆縣風電辦消息:投資120億元的風電輸電線路,2006年當年施工,當年完工,時間節省了一年。為全國風電特許權項目建設中線路架設速度之第一。
中國湘潭: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2006年年會暨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研討會于2007年1月13日召開,有100多個會員與會,通榆縣得知這個消息,立即派員出席了會議。
參會的同志在研討會上獲取了大量的消息,令人非常振奮。專家們一致論證通榆縣風電場目前在全國可拍排前三位,而在東北是穩居第一。
《鶴鳴》報訊(曹世偉,記者王繼民報道):1月16日華能(公司)同發風電場一期工程2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順利通過啟動驗收。華能(公司)同發風電場工程建設總規模為67臺1500KW風力發電機組總投資近10億元,于2006年8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經過施工人員的緊張施工建設,目前風機安裝和調試工作進展順利,已完成第一批裝機18臺任務,第一批G線2臺風機調試基本完成,具備并網發電條件。
白城日報《好風憑借力》(陳寶林2007年1月25日):預計到2007年通榆團結風電園區項目全部完工后,在工業總量和財稅收入上等于再造一個通榆。
中共通榆縣委縣政府:在2007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期間,縣委書記崔征同志親自率能源開發辦的幾位同志到北京專門打聽撲捉經濟發展的信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與國家發改委領導的接觸當中,獲悉全國將確定5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崔征同志抓住這個機會,極力向國家發改委領導說明了通榆縣的風力資源充足、因少云缺雨光照時間長、耕地面積大秸桿產量多等優越條件,這正符合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的所需條件。據悉,縣政府已經擬出了我縣的具體規劃,爭取在全國第一個實現綠色能源示范縣。
(六)
如今的同發風力發電場,應當是一道宏偉壯闊風景線。
假如您乘車從通榆縣城出發,沿著2006年落成的寬闊平坦的巴(巴音湖碩)開(開通)公路乘車西行,當達到一個名叫三合屯的地方時,遠望公路的南側,在藍天和白云下面,在起伏的山丘之上,在茂密的黃榆叢和白楊林中,聳立著一座座通體潔白的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它們成群結隊的在轉動著風輪葉片,宛如天上的仙女們在輕歌曼舞,好似軍營的士兵們在緊張的操練,更象一群群展翅飛翔的天鵝。這就是最早在通榆縣落戶的吉林省風電公司的風力發電場。
繼續西進,發電機連綿不斷的映入眼簾,靠近公路南側直至同發牧場十幾里一線,盡是華能公司的領地,因為每座風機上都有“華能”的字樣。華能公司的南面,比鄰著龍源公司的發電場,他們的風機上同樣有自己的名字。
我們的車停在臨近一座風機的公路旁,所有的人都想目睹風力發電機的大度尊容。以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1500KW為例,現向列位看官輕描淡寫一番。每座機組由六個主要部件組成:
發電機(重量為49噸),直接安裝在輪轂上;
主軸承,非轉動內環與發電機定子相連,連動外環安裝在輪轂和發電機轉子之間。
機艙,由球墨鑄鐵制成,內部裝有偏航機構,維護用的提升機和一個控制板,機艙頂部裝有一標準無影燈,發電機和塔架通過法蘭盤與機艙連接,鑄鐵件結構的幾何設計能確保負荷最大限度地轉移到塔架上。機艙裝配重量12噸。
輪轂,由球墨鑄鐵制成,安裝在主軸承上,通過一個四點預應力球軸承將葉片與輪轂連接。維修時,通過主軸承內圈能進入到輪轂內,可保證有兩個維修人員有足夠大的工作空間。輪轂重量19噸。
葉片,采用真空注入技術用玻璃鋼/環氧樹脂通過特殊工藝研制而成。每裝機三片,共重13、8噸、每只葉片長34米,根部直徑1、9米。)
塔筒,厚壁鋼制管狀,由三至四段構成。全防腐蝕保護。機艙安裝其上。通過機艙底版上設置的鉸鏈式安全門,可從塔筒進入機艙。塔筒內配有多級扶梯、休息平臺和照明燈。自身重100噸,與輪轂合高80米。
控制系統,保證測量和操作的安全。
好家伙!一臺風機的總重量197噸。身價為 1500萬元。
其實在近處看,感覺就是大,也弄不出子午卯酉,在風機下看頂端,要把脖子彎成90度,臉孔與地面平行才是。
我忍不住對塔筒上的大字“中國華能”“中國龍源”有些好笑,這幾家公司和村子里的農哥們一樣,為了區別自家的羊群,不也是這樣打上自己的記號嗎?
我又想,這一座座神采飛揚的風力發動機,在美麗的姑娘眼里,也許就是白馬王子,在漂亮的小伙子心中,就是窈窕淑女。
風力發電機已是滿山遍野,星羅棋布。這一帶原本覺得空蕩蕩的原野,竟這么快讓這些倜儻風流的風機們搞得生氣勃勃,繁鬧無比。近同走進天上的街市,遠如遙望著海市蜃樓。
現在正是施工的時候,巨大的塔筒有的靜靜的躺在草地上,有的正被一群吊車斜掛起來。工人們在它們面前顯的很渺小。而我卻覺得,這巨大的東西是我們的勞動者所發明制造,駕馭和使用,我們的建設者們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啊!
吉林風電公司、北京華能新能源環保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龍源電力集團公司這三家企業,在萬畝大地上將矗立起幾百座風力發電機。當你只身于其中時,該如何感嘆這人間的壯舉?
(七)
《毛澤東詩詞》: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同發風電場的建設,飽含著從中央到地方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更有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006年5月,華能(公司)同發風電場的用地與當地的農民的協調工作緊張的進行。為了盡快的完成對農民用地的補償,使白城公路工程公司承包的發電機底座工程順利進行。由通榆縣同發土地所所長付景峰,同發牧場的自立村黨支部書記顧守民,白城公路工程公司的一個辦公室主任和一位工程師組成了一個工作小組,連日貪黑起早的勘測用地情況。
這天,工作小組冒著七、八級的大風、在黃沙彌漫的荒野里丈量了最后一塊需要占用的耕地。
夕陽在沙塵的遮掩下,不是那么耀眼。看著它沉沉的樣子,工作小組的四名同志也感到十分的疲憊。但是,艱巨的任務已經在自己的手上勝利的完成,個個都無比的興奮。
在興隆山鎮人民政府那邊,領導們在等著工作小組的同志去匯報。
小組的四個人匆匆地回到牧場場部吃了口飯,蹬上三菱越野吉普車,又急速的向東方的興隆山鎮駛去。
新落成通車的省道301線,又寬闊又平坦。但是,風越刮越大,狂風把路邊的米粒大的黃沙扯成水流似的,一股一股的涌過柏油路面。眼前的風擋玻璃迎接著潑來的沙塵,發出唰唰的響聲。司機出身的辦公室主任駕駛著強悍的三菱越野吉普車小心的行進,可是,就在一陣黃煙裹住車身的一剎那,一輛摩托車從右側的鄉道上沖上來,主任本能地向左打了一下方向盤,不料車身竟隨著狂風飛了起來,落到左側的深深的路基外面,巨大的慣性,使吉普車連續翻了幾個跟頭。
悲壯的一幕發生了。四個人全被拋出車外。沒有一個人有知覺。
幸虧一位牧羊人發現了事后的場面。他用車上的一部手機,聯系到了牧場場部和所長付景峰的親人。
一切都來得那么突然!
慘劇只留下損傷了九個手指和腰椎的工程師。
而我們的村長、我們的所長、我們的主任,在完成風場的測量任務之后,卻駕長風而去了……
嗚乎!
他們的血肉之軀已溶化在風里!
他們的在天之靈與長風共舞!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吧,那高聳云天,舞動不息的發電機:
通榆縣同發土地所所長付景峰;
同發牧場的自立村黨支部書記顧守民;
白城公路工程公司辦公室主任 。
(八)
我感嘆:風在天地之間不停地穿行,它從不歇息,它越過高山,跨過江河,察看森林,巡視平原,撫摸過每一個生靈的臉頰,它震撼著天涯海角。它創造了前進的帆,它孕育了雕刻海岸山石的浪。
他搬遷了樓藍古城。它成就了撒哈拉大漠,它的悲歡離合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財富。
它的喜怒哀樂創造了人類的巨大文化;
它迎著烈日酷暑,它披著殘月嚴霜。夜以繼日地為我們送來所需要的能量---奮斗的熱和前進的光。
通榆縣前景:
歷史的機遇來臨了!
通榆縣的風的潛能,吸引了國內外同行業的矚目。
首家在通榆縣建立風電廠的吉林風電公司從2007年開始擴大原有風電廠的規模,這還不算,他們又選擇在國內享有盛名的“草原紅牛”生產基地通榆縣三家子牧場再建一個風電廠。
中國廣東核電公司在通榆縣團結鄉投資興建一個年發電五十萬千瓦的風電廠。
大連圣鼎投資有限公司在擁有萬畝杏花林的通榆縣包拉溫都鄉興建一個年發電四十萬千瓦的風電廠。
舉世聞名、號稱風電巨頭、歐洲最有實力的西班牙最大的風電企業“歌美颯公司”在2006年作為第一家外國企業搶先投資,在團結與興隆山兩鄉鎮選定裝機地址,年產三十萬千瓦的風電廠已經開工。
早已經瞄準中國風電市場的韓國WIND ENERGY(風能)株式會社,再也不敢怠慢,2007年6月15日,與通榆縣的行政當局友好合約,在剛剛劃定的經濟開發區基本建設投資一億人民幣興建一座風力發電機制造廠。同時,決定在興隆山鎮建一座年產三十萬千瓦的風電廠……
我們屈指計算:如果再加上這年產200萬千瓦的發電量,通榆縣又向電網里送進40億度清潔的電能,經濟產值又增加了20個億元,小小的通榆縣金庫里又多流進1、7億國幣。
隨之而來,國內外許多風力發電機整機制造,另部件生產企業現在都在虎視眈眈的向通榆縣發力。
通榆縣自然環境非常惡劣,過去,主要靠農業、牧業支撐全縣的經濟,年財政收入不過三、四千萬,而開支卻至少需一個多億。多年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作為一縣的為官者,為民者,去見“江東父老”,不免有些羞澀。
而今,通榆縣的人是不是到了挺腰桿,抖精神的時候了!
面對著電力市場的大好局勢,占據著“老天爺”送給的風力能源,憑借著黨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悉心關懷,適逢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的年代,依托住實力雄厚的風電企業的弟兄們和國際友邦,他的脊梁一定會迎風挺立起來,他手上的鮮紅旗幟,一定會在大風車的群隊里高高飄揚!
歷史永遠講述:風花雪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