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下溪,常德不離。數千年來,依水而興、因水而榮的常德——作為武陵山脈經濟協作區與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重要的生態屏障,塑造了自然融合、自在生長、自由歡樂的濕地城邦。山、水、林、田、湖等生命共同體自然融合的城市生態,形成常德濕地資源豐富、魅力獨具的格局。在“湖南屋脊”壺瓶山深處、在雪峰山脈北坡烏云界旁、在武陵山脈“玄天第一峰”太陽山下、在沅江兩岸、澧水之濱、柳葉湖畔、穿紫河邊,各種濕地撒落其間。
常德市濕地資源概況
近年來,常德市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綠色發展理念,以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為載體,全力推進濕地大保護,打造綠色發展“金名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8公頃以上的濕地面積達到19萬公頃,濕地保護面積13.33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70.15%。常德市優越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濕地資源,蘊藏了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擁有高等植物3420種,魚類12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464種,鳥類285種,包括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20余種。主要瀕危的保護物種有中華秋沙鴨、白鶴、黑鸛、東方白鸛、鴻雁、小天鵝、中華鱘、白鱘等。2018年10月25日,成功入選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
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經驗
1、堅持生態優先,推動共抓濕地大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面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帶動全市上下從思想上來一場深刻變革,不斷增強建設國際濕地城市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提高政治站位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始終站在增強“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認識建設國際濕地城市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把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作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的重要問題來改,作為考核獎懲各地各相關部門的重要事項來督。
樹牢政績觀念
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政績觀,提升“關鍵少數”對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的思想認識,動員各級領導干部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濕地生態,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濕地生態,發展過程中決不要黑色的GDP、污染的GDP,決不讓濕地面積萎縮、濕地生態受損、濕地功能退化。
凝聚社會共識
堅持充分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組織開展“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主題書畫展、攝影展、知識競賽等活動,免費發放《濕地與濕地保護基礎知識》、《西洞庭濕地風光》等宣傳資料,巡回播放《夢里水鄉》、《人間仙境毛里湖》等宣傳教育片,推動濕地保護知識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讓社會大眾在喜聞樂見中潤心積習,讓建設國際濕地城市成為“我要做”的自覺行動。
2、堅持以創促建,推動共抓濕地大保護的責任全面上肩
創建國際濕地城市,不是唯奪牌而創建,而是以創建為契機,推動形成共抓濕地大保護的責任體系,盡可能讓每一塊濕地都得到無微不至的保護。
構建組織領導體系
常德市縣兩級均成立濕地保護委員會,市長擔任市級委員會主任,各縣市區長分別擔任本級委員會主任。在人員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特批成立了常德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市縣兩級均設立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濕地保護管理日常工作。各類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分別建立專門保護管理機構,其中3個為副處級、8個為正科級。選配精干人員負責各保護區、濕地公園的管理,全市共配備優秀專業技術人員98名,其中研究生學歷 12人,本科學歷45人,為推進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在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常德出臺的第一部法規就是《常德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此后又出臺《常德市城市河湖環境保護條例》都與濕地保護密切相關,今年3月又正式啟動了《常德市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條例》立法工作,目前正處草案征求意見階段。為落實《湖南省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出臺《常德市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常德市濕地保護專項規劃》,將濕地保護與修復列入“十三五”時期“美麗常德”建設重大任務,明確濕地保護目標,劃出濕地生態保護紅線,各區縣(市)也分別制定濕地保護管理專項規定。隨著一系列法規條例的相繼出臺實施,將構建起完備的濕地保護法律體系,確保各項工作于法有據、有法可依。
織牢管控執法體系
常德市政府與各區縣(市)政府簽訂濕地保護責任狀,將濕地保護工作目標任務納入各區縣(市)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對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實行嚴格考核。探索濕地保護執法新模式,各濕地公園按照“全員共管”原則,組建林業、畜牧、水利、環保、農業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執法專隊,對濕地公園實行全覆蓋式保護與聯防共治。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全國率先推進保護區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出臺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權暫行辦法,探索實行政府統管、部門配合、鄉鎮支持、局社共建、協會引導、社會參與的管理模式,綜合執法工作成為全國的標桿。
3、堅持治根治本,推動共抓濕地大保護的舉措精準落地
嚴格按照總體謀劃、系統推進、精準施策、固本強基的思路,堅決摒棄打突擊、運動式的做法,注重水、陸并進,點、線、面并行,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并舉,科學系統治理濕地生態環境。
扎實推進專項治理
近年來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實施濕地生態補水、濕地污染控制、基礎服務設施、濕地生態恢復和綜合整治等重大專項建設,推動西洞庭湖、毛里湖等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目前,全市已基本消除城市內河水系啞河、死河,92%以上的河流、湖泊、水庫水質達到III類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達到97.8%,解決437萬人安全飲水難題,在湖南省率先實現城鄉飲水安全全覆蓋。
扎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以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常德市實施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統籌推進河湖連通活水、綠化截污凈水、道路小區蓄水、防澇減災排水、水文化水旅游親水五大工程建設。目前,已投入資金55.6億元,完成規劃項目89個,形成一批精品樣板工程,實現了城市“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目標,相關成果亮相全國“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扎實推進“一湖兩水”生態環境整治
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先后關閉水污染企業86家,退養養殖場977個,退養珍珠20多萬畝,特別是僅用15天清退西洞庭湖濕地核心區5萬多畝歐美黑楊,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
扎實推進社區共建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在湖南省率先探索濕地社區共建工作,1999年就開始將青山垸1.2萬畝耕地和魚塘劃歸保護區管理,轉移當地居民近6000人,成為長江流域退田還湖的第一個示范點。桃源沅水和津市毛里湖國家濕地公園制定實行《生態環境網格化社區共管實施方案》,積極幫助社區居民轉崗就業,既有效化解了禁捕壓力,又推動了社會和諧有序發展。
4、堅持為民利民,推動共抓濕地大保護的成果普惠共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為民、利民、惠民開展濕地保護,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惠及沅澧大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享生態效益
著力擴大濕地生態產品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近年來共建成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和桃源沅水、津市毛里湖、澧縣涔槐、安鄉書院洲、鼎城鳥兒洲、石門仙陽湖、漢壽息風湖、臨澧道水河8處國家濕地公園(含試點),設立花巖溪、望陽山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壺瓶山、烏云界、西洞庭湖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形成了覆蓋各縣市區的國家濕地公園體系。這些地方河網密布、天藍草綠、飛鳥翔集,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成為了老百姓生活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共享經濟效益
充分利用濕地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美麗經濟”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利用城郊柳葉湖、城內穿紫河等水系及沿線濕地,打造柳葉湖環湖景觀帶、穿紫河水上風光帶、大小河街、德國風情街、老西門等一批城市新亮點,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來常德旅游。去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200多萬人次。
共享社會效益
近年來,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來常德視察指導工作,國內外客人頻繁來常德參觀交流,穿紫河、桃花源、夷望溪、西洞庭湖等景區在央視《新聞聯播》、《東方時空》等重頭欄目推送,圓滿舉辦第十三屆全運會龍舟決賽、中國新型城鎮化經驗交流會、中華秋沙鴨國際研討會、常德國際馬拉松賽等大型活動,整個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好的城市環境,也成為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吸引一大批戰略投資者在常德落戶,獲評湖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優秀市州。如今,正在唱響“開放強市、產業立市”主旋律的國際濕地城市——常德,以她獨特的魅力正成為“桃花源里的城市”。
周德睿書記考察濕地修復
曹立軍市長檢查濕地公園建設
世界濕地日宣傳活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