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俗名紅骨頂的就是它了。所謂紅骨頂,顧名思義就是頂上有紅骨;這個“骨”其實就是
所謂的額甲。這個很有特點。
有時候我們說骨頂的時候,還會涉及另外一種名字里也有“骨頂”的,就是白骨頂。
這個明天再說。
黑水雞挺常見。水鳥不善飛者眾,它是其一也。
黑水雞 Common Moorhen
鶴形目 > 秧雞科 > 黑水雞屬
GRUIFORMES > Rallidae > Gallinula chloropus
描述:中等體型(31厘米),黑白色,額甲亮紅,嘴短。體羽全青黑色,僅兩脅有白色細
紋而成的線條以及尾下有兩塊白斑,尾上翹時此白斑盡顯。
叫聲:響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分布范圍:除澳大利亞及大洋洲外,幾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鳥南遷越冬。
習性:多見于湖泊、池塘及運河。棲水性強,常在水中慢慢游動,邊在水面浮游植物間
翻揀找食。也取食于開闊草地。于陸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翹。不善飛,起飛前先在水上助
跑很長一段距離。
俗名: 紅骨頂 紅鳥 江雞
37、
這個很容易辨認了。
在野外的時候看到黑色體型中等(似鴨)的水鳥,然后腦袋那有一個這么大的白斑的,一般就是它了。其實近看骨頂雞的嘴和前額甲都是白色的,這讓喜歡黑白分明的畫家們很是受用。
曾經在水上公園見過白骨頂。然后就是在團泊洼的獨流減河河上,它們和小、野鴨子們混群,于是很自然的最先辨認出來的是它們。
骨頂雞 Common Coot
鶴形目 > 秧雞科 > 骨頂屬
GRUIFORMES > Rallidae > Fulica atra
描述:體大(40厘米)的黑色水雞。具顯眼的白色嘴及額甲。整個體羽深黑灰色,僅飛行
時可見翼上狹窄近白色后緣。
分布狀況:亞種atra為中國北方湖泊及溪流的常見繁殖鳥。大量的鳥至北緯32°以南越
冬。
習性:強棲水性和群棲性;常潛入水中在湖底找食水草。繁殖期相互爭斗追打。起飛前
在水面上長距離助跑。
俗名:白骨頂 冬雞 孤頂 骨頂 臌頂 米雞
38、
上次在北大港水庫旁邊的獨流減河河口處看到了大量的鷸鸻類,真是大飽了眼福……隨著潮水的上漲,成千的鷸鸻類逐漸往岸邊轉移;它們這是在趁著潮水線的移動在海濱找吃的呢……群里有白腰杓鷸、大杓鷸、灰斑鸻、還有鷗類夾雜其中。大杓鷸明天介紹,到時說。
那個,插播一下漲潮時間的計算公式。
按說,每天都有兩次漲潮。由于這里的每天兩次的漲潮是因為月球的吸引力引起的;一個地方的漲潮時刻,即月球在該地點上空或者上空對地球的對稱點上時候,因此每天漲潮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而頭一天和第二天的漲潮時間則是逐漸往后推移,第二天的漲潮時間比頭一天的要晚
約0.8小時(48分鐘)。
一個地方的漲潮時間可以用下面公式計算:
漲潮時間=陰歷的日期數*0.8 常數 (點鐘)
如果今天是陰歷初八,那根據公式今天的漲潮時間是8*0.8=6.4點鐘,也就是約早晨的
六點半和傍晚的六點半左右,再加上常數。這個常數,要根據各地實際觀測的漲潮時間來確定。
鷸鸻類一般都是逐潮水線而走的,要從潮水的漲落中找東西吃。
白腰杓鷸 Eurasian Curlew 鸛形目 > 丘鷸科 > 杓鷸屬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arquata
描述:體大(55厘米)的杓鷸。嘴甚長而下彎;腰白,漸變成尾部色及褐色橫紋。與大杓
鷸區別在腰及尾較白,與中杓鷸區別在體型較大,頭部無圖紋,嘴相應較長。
分布狀況:繁殖于中國東北。遷徙時途經中國多數地區。數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鷸常
見。為長江下游、華南與東南沿海、海南島、臺灣及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定期
候鳥。
習性:喜潮間帶河口、河岸及沿海灘涂,常在近海處。多見單獨活動,有時結小群或與
其他種類混群。
俗名:白腰鴝嘍兒 大勺鷸 構撈 麻鷸
http://nkbbs.org/up2/f/naturalhistory/0402/12327873442.jpg
--
分布狀況:繁殖于中國東北。遷徙時途經中國多數地區。數量不多,但冬季比大杓鷸常
見。為長江下游、華南與東南沿海、海南島、臺灣及西藏南部的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定期
候鳥。
習性:喜潮間帶河口、河岸及沿海灘涂,常在近海處。多見單獨活動,有時結小群或與
其他種類混群。
俗名:白腰鴝嘍兒 大勺鷸 構撈 麻鷸
39、
和白腰杓鷸同時看到的。區別見正文介紹。
覺得這類鳥的嘴很哏。
很可愛。它們逐潮的時候,也很有意思呢
大杓鷸 Far Eastern Curlew
鸛形目 > 丘鷸科 > 杓鷸屬
CICONIIFORMES > Scolopacidae >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描述:體型碩大(63厘米)的杓鷸。嘴甚長而下彎;比白腰杓鷸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
褐色,下體皮黃。飛行時展現的翼下橫紋不同于白腰杓鷸的白色。
分布狀況: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見,但遷徙時定期經過中國東部及
臺灣。
習性:同白腰杓鷸。性甚羞怯。個別個體有時與白腰杓鷸混群。
俗名:大鴝嘍兒 紅背大勺鷸 紅腰勺鷸 彰雞
40、
今年過年期間在河邊看到一只,和白鹡鸰同時出現在沙灘邊上,剛開始還以為是白鹡
鸰來著。它們的活動也非常機警和快速。我覺得是小家碧玉型的小鳥。
過兒說這種東西在南方很難見到,因為遠離海邊。其實冬季的時候它們是到南方過
冬來了。
磯鷸 Common Sandpiper
鸛形目 > 丘鷸科 > 鷸屬
CICONLLFORMES > Scolopacidae > Actitis hypoleucos
描述:體型略小(20厘米)的褐色及白色鷸。嘴短,性活躍,翼不及尾。上體褐色,飛羽
近黑;下體白,胸側具褐灰色斑塊。特征為飛行時翼上具白色橫紋,腰無白色,外側尾
羽無白色橫斑。翼下具黑色及白色橫紋。
分布狀況:常見。繁殖于中國西北、中北及東北;冬季南遷至北緯32°以南的沿海、河
流及濕地。
習性:光顧不同的棲息生境,從沿海灘涂和沙洲至海拔1500米的山地稻田及溪流、河流
兩岸。行走時頭不停地點動,并具兩翼僵直滑翔的特殊姿勢。
41、
其實這算是很早認識的好看鳥兒之一了。去年在七里海見到它們在魚塘的淺灘里踱
步,非常悠閑自得;它們時而涉水覓食,時而騰空低翔,動作緩慢而又優雅。我當時就
驚嘆:它們簡直就是縮小版的鶴。它們不怎么怕人,所以你既是很接近(10m)它們都不
會驚飛。
昨天在北大港無意中得見一群(100 只)的它們,就在馬路邊上的淺灘里。很是爽
的拍了一些照片。
黑翅長腳鷸 Black-winged Stilt
鸛形目 > 鸻科 > 長腳鷸屬
CICONLLFORMES > Charadriidae > Himantopus himantopus
描述:高挑、修長(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特征為細長的嘴黑色,兩翼黑,長長的腿紅
色,體羽白。頸背具黑色斑塊。幼鳥褐色較濃,頭頂及頸背沾灰。
分布范圍:印度、中國及東南亞。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為罕見季候鳥。繁殖在新疆西部、青海東部及內蒙古西北部。中國
其余地區均有過境記錄,越冬鳥于臺灣、廣東及香港。
習性:喜沿海淺水及淡水沼澤地。
42、
嘴巴上翹的鳥兒。呵呵,不多說了。有機會看看它們捕食吧,你會替它們著急死的~
反嘴鷸
鸛形目 > 鸻科
拉丁文名: Recurvirostra avosetta
物種特征:描述:體高(43厘米)的黑白色鷸。形長的腿灰色,黑色的嘴細長而上翹。飛
行時從下面看體羽全白,僅翼尖黑色。具黑色的翼上橫紋及肩部條紋。
整體大致似高翹行鳥,但翼有大白斑。飛行時,背兩側、部分覆羽、初級飛羽黑色,其
余部分白色。
分布狀況:繁殖于中國北部;冬季結大群在東南沿海及西藏至印度越冬。偶見于臺灣。
習性:進食時嘴往兩邊掃動。善游泳,能在水中倒立。飛行時不停地快速振翼并作長距
離 滑翔。成鳥做佯裝斷翅狀的表演以將捕食者從幼鳥身邊引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