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09年春天,上海共青森林公園。
碩大的嘴很有力道,便于將堅果夾碎。
黑尾蠟嘴雀 Yellow-billed Grosbeak
雀形目 > 燕雀科 > 蠟嘴屬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Eophona migratoria
描述:體型略大(17厘米)而墩實的雀鳥。黃色的嘴碩大而端黑。繁殖期雄鳥外形極似有黑
色頭罩的大型灰雀,體灰,兩翼近黑。
虹膜-褐色;嘴-深黃而端黑;腳-粉褐。
分布狀況:地方性常見。指名亞種繁殖于中國東北的落葉林及混交林,至中國南方及臺灣
越冬。
習性:利用林地及果園,從不見于密林。
俗名:蠟嘴 小桑嘴
121、
之前雖然也見到過,不過還不是特別的真切,因為林鳥一般不容易靠近觀察,而且障礙物
很多。真正清楚的看清還是前一陣去九山頂,在于橋水庫對面的山上。
它們的叫聲很清脆而高遠,以至于我一直以為是山雀類。循聲望去,原來它們就站在油松
的枝頂上。我用望遠鏡對著,在本子上把它們腦袋的特征畫下來,回來和圖片一對照,覺
得很真不賴。我幼兒園的繪畫水平,居然在辨認鳥兒的時候派上了用場。
之后,我可以知道了,用繪畫來認鳥,其實很管用。
三道眉草鹀 Meadow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屬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Emberiza cioides
描述:體型略大(16厘米)的棕色鹀。具醒目的黑白色頭部圖紋和栗色的胸帶,以及白色的
眉紋、上髭紋并頦及喉。繁殖期雄鳥臉部有別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圖紋,胸栗,腰棕。
虹膜-深褐;嘴-雙色,上嘴色深,下嘴藍灰而嘴端色深;腳-粉褐。
分布狀況:亞種間具梯度變異且分布不十分清楚。
描述:體型略大(16厘米)的棕色鹀。具醒目的黑白色頭部圖紋和栗色的胸帶,以及白色的
眉紋、上髭紋并頦及喉。繁殖期雄鳥臉部有別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圖紋,胸栗,腰棕。
虹膜-深褐;嘴-雙色,上嘴色深,下嘴藍灰而嘴端色深;腳-粉褐。
分布狀況:亞種間具梯度變異且分布不十分清楚。
習性:棲居高山丘陵的開闊灌叢及林緣地帶,冬季下至較低的平原地區(qū)。
俗名:山帶子 山麻雀
122、
同樣是很不好認的一類鳥,鹀屬的。
其實和麻雀類的花紋很像。我也不是很能搞懂它們的區(qū)別。看來鳥類分類的東西還要多
看。體型較小,這個可以區(qū)別一下。
小鹀 Little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屬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Emberiza pusilla
描述:體小(13厘米)而具縱紋的鹀。頭具條紋,雄雌同色。繁殖期成鳥體小而頭具黑色和
栗色條紋,眼圈色淺。冬季雄雌兩性耳羽及頂冠紋暗栗色,頰紋及耳羽邊緣灰黑,眉紋及
第二道下頰紋暗皮黃褐色。上體褐色而帶深色縱紋,下體偏白,胸及兩脅有黑色縱紋。
叫聲:音高而輕的pwick或tip tip聲,也作tsew聲。
分布范圍:繁殖在歐洲極北部及亞洲北部;冬季南遷至印度東北部、中國及東南亞。
分布狀況:遷徙時常見于中國東北,越冬在新疆極西部、華中、華東和華南的大部地區(qū)及
臺灣。
123、
伯勞是準猛禽。
棕背伯勞 Long-tailed Shrike
雀形目 > 伯勞科 > 伯勞屬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schach
描述:體型略大(25厘米)而尾長的棕、黑及白色伯勞。成鳥:額、眼紋、兩翼及尾黑色,
翼有一白色斑;頭頂及頸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體側(cè)紅褐;頦、喉、胸及腹中心部位
白色。頭及背部黑色的擴展隨亞種而有不同。亞成鳥:色較暗,兩脅及背具橫斑,頭及頸
背灰色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勞"在香港及廣東并不罕見,也偶見于分布區(qū)內(nèi)其他地點。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
叫聲:粗啞刺耳的尖叫terrr及顫抖的鳴聲,有時模仿其他鳥的叫聲。
分布范圍:伊朗至中國、印度、東南亞、菲律賓及巽他群島至新幾內(nèi)亞。
分布狀況:常見留鳥,高可至海拔1600米。
習性:喜草地、灌叢、茶林、丁香林及其他開闊地。立于低樹枝,猛然飛出捕食飛行中的
昆蟲,常猛撲地面的蝗蟲及甲殼蟲。
124、
今年春夏之交的莫莫格之行讓我親見了白鶴的颯爽英姿。這是一種很靈異的鳥,樂意和人
來相處但是卻屢屢吃虧;人和動物之間可憐的信任總是受到挑戰(zhàn)。目前世界上白鶴的數(shù)量
已經(jīng)非常至少,它們正是我們需要保護的對象,而不是欺負的對象。
白鶴在中國的東北其實只是匆匆過客。它們春季開始,會從鄱陽湖一線北上,在莫莫格的
草海里度過一段水草豐美的日子,然后繼續(xù)北去。在西伯利亞和天池那邊繁殖。
相較之下,白鶴不如丹頂鶴高貴的容姿;但是,它們也是傳奇的人物了。
白鶴 Siberian Crane
鶴形目 > 鶴科 > 鶴屬
GRUIFORMES > Gruidae > Grus leucogeranus
描述:體大(135厘米)的白色鶴。嘴橘黃,臉上裸皮猩紅,腿粉紅。飛行時黑色的初級飛
羽明顯。幼鳥金棕色。
虹膜-黃色;嘴-橘黃;腳-粉紅。
分布范圍:繁殖于俄羅斯的東南部及西伯利亞,越冬在伊朗、印度西北部及中國東部
分布狀況:全球性瀕危(Collar et al., 1994)。遷徙經(jīng)由中國東北,冬季有2000多只聚
于鄱陽湖及長江流域的湖泊越冬。
習性:于鄱陽湖以水位下降后露出的植物球莖及嫩根為食。
俗名:查干-套格加 黑袖鶴 西伯利亞鶴 修女鶴
125、
莫莫格之行的第二個收獲。
今年的早些時候在北大港看到大群的鳳頭麥雞的時候袁老師還說:咱們這里沒有灰頭麥
雞,只有鳳頭……不久之后的莫莫格,我就見到了它們,真的是幸運。
灰頭沒有鳳頭那樣的冠羽,嗯。還是很容易認的。
灰頭麥雞 Grey-headed Lapwing
鸛形目 > 鸻科 > 麥雞屬
CICONIIFORMES > Charadriidae > Vanellus cinereus
描述:體大(35厘米)的亮麗黑、白及灰色麥雞。頭及胸灰色;上背及背褐色;翼尖、胸帶
及尾部橫斑黑色,翼后余部、腰、尾及腹部白色。亞成鳥似成鳥但褐色較濃而無黑色胸帶。虹膜-褐色;嘴-黃色,端黑;腳-黃色。
叫聲:告警時叫聲為響而哀的chee-it, chee-it聲,飛行時作尖聲的kik。
分布范圍:繁殖于中國東北及日本;冬季南遷至印度東北部、東南亞,少量個體到菲律賓。分布狀況: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繁殖于東北各省至江蘇和福建;遷徙經(jīng)
華東及華中,越冬于云南及廣東,偶見于臺灣。通常不常見。
習性:棲于近水的開闊地帶、河灘、稻田及沼澤。
126、
有人跟我說:丹頂鶴是一種被拍爛了的鳥;在較高級別的鳥類攝影競賽中,丹頂鶴的片子
幾乎沒有人會考慮……其實這不是丹頂鶴的罪過;它們被捕獲、圈養(yǎng)和繁殖后代、它們的后代野性也被禁錮了,人們又怎么反而來要求它們表現(xiàn)野性呢?對人類的不懼怕和親近,其
實是野生動物挺大的悲劇。
丹頂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是幾乎所有其他的鳥類都無法企及的;國鳥的爭論雖然
還在繼續(xù),可是丹頂鶴其實已經(jīng)是無冕之王。在日本,他們照樣推崇鶴的文化,其實就是
丹頂鶴的文化。
但愿丹頂鶴能夠再現(xiàn)其鶴嘯九天的威武。
丹頂鶴 Red-crowned Crane
鶴形目 > 鶴科 > 鶴屬
GRUIFORMES > Gruidae > Grus japonensis
描述:體高(150厘米)而優(yōu)雅的白色鶴。裸出的頭頂紅色,眼先、臉頰、喉及頸側(cè)黑色。
自耳羽有寬白色帶延伸至頸背,體羽余部白色,僅次級飛羽及長而下懸的三級飛羽黑色。
虹膜-褐色;嘴-綠灰色;腳-黑色。
叫聲:繁殖時作號角叫聲。
分布范圍:繁殖于日本、中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的東南部;越冬在朝鮮及中國東部。
分布狀況: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于中國東北繁殖。冬季南遷至華東省份
及長江兩岸湖泊,也有至朝鮮及日本。偶見于臺灣。這種過去的常見鳥現(xiàn)在已稀少且局限
于寬闊河谷、林區(qū)及沼澤。冬季在江蘇鹽城尚有大群越冬。
習性:在繁殖地的炫耀舞蹈很受當?shù)匚幕瞥纭ow行如其他鶴,頸伸直,呈"V"字形編隊。
俗名:白鶴 紅頂子 薩日圖-查干-套格加 仙鶴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wǎng)頁發(fā)布的轉(zhuǎn)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wǎng)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wǎng)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wǎng)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wǎng)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