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市松花江沿岸地區。起因是嚴寒的大氣和溫暖的江水互相作用的結果。
吉林市區冬季氣候嚴寒,清晨氣溫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盡管松花湖面上結了1米厚的堅冰,而從松花湖大壩底部豐滿水電站水閘放出來的湖水卻在零上4℃。這25—30℃的溫差使得湖水剛一出閘,就如開鍋般地騰起濃霧, 數十里云霧長龍隨江水彌漫形成松霧凇。
霧凇是一種附著于地面物體(如樹枝、電線)迎風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層。它也是由過冷水滴凝結而成。不過,這些過冷水滴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浮在氣流中由風攜帶來的水汽凝結而成的。這種水滴要比形成雨凇的雨滴小許多,稱為霧滴,實際上,也就是組成云的云滴。當它們撞擊地物表面后,會迅速凍結。由于霧凇中霧滴與霧滴間空隙很多,因此霧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霧凇輕盈潔白,附著在樹木物體上,宛如瓊樹銀花,清秀雅致,這就是樹掛,又稱雪掛,霧凇的密度小,重量輕,附著力強。
花江水源源流過吉林市區,十分壯觀。這就是美麗的吉林霧凇得天獨厚的原料來源。它使得江畔長堤上的大柳樹成了“白發三千丈”的雪柳,蒼松則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這種得天獨厚條件形成的霧凇即奇厚又結構疏松,因而顯得特別輕柔豐盈、婀娜多姿、美麗絕倫。在全中國,以至更大范圍內,哪里能再找到這樣的條件呢?一般低溫地區不可能有不凍的江水,而江水不凍的地區又決不可能有如此低溫的大氣環境。可見,在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中,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和長江三峽都是天生麗質,而獨吉林霧凇是人工仙境。
據吉林氣象站記錄,吉林霧凇季節一般從每年的11月下旬開始,到次年的3月上旬結束。
每當霧凇來臨,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長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
江澤民總書記1991年月在吉林市視察期間恰逢霧凇奇景,欣然秉筆,寫下:“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之句。1998年他又賦詩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