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白鷺系列的中等體型鷺。
昨天說了大白的特征,這里干脆做一個小結吧:
大白:體型大,脖子具一特殊扭曲(類似直角鐮刀),口裂過眼(至眼后)。
繁殖羽:喙黑色,眼先藍綠色。非繁殖羽:喙黃色,眼先黃色。腳、趾黑色。
中白:體型中,脖子S形,沒有特殊的扭曲,口裂到眼下方不過。
繁殖羽:喙黑色,眼先黃綠色。非繁殖羽:喙黃色,眼先黃色。腳、趾黑色。
小綜:大白和中白其實顏色方面都一樣。不同之處只在于:(1)體型大小;(2)口裂
深度;(3)脖子的彎曲方式。
它們倆區別開了,別的就好說了。請聽下回分解吧。
中白鷺 Intermediate Egret
鸛形目 > 鷺科 > 白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Mesophoyx intermedia
描述:體大(69厘米)的白色鷺。體型大小在白鷺與大白鷺之間,嘴相對短,頸呈"S"形。
于繁殖羽時其背及胸部有松軟的長絲狀羽,嘴及腿短期呈粉紅色,臉部裸露皮膚灰色。
虹膜-黃色;嘴-黃色,端褐;腿及腳-黑色。
分布狀況:甚常見于中國南方的低洼潮濕地區。指名亞種為留鳥,見于長江流域、東南
部及臺灣和海南島。見于云南南部的鳥被作為尚有爭議的亞種palleuca。漂鳥見于黃河
流域。
習性:喜稻田、湖畔、沼澤地、紅樹林及沿海泥灘。與其他水鳥混群營巢。
俗名:春鋤
65、
從它的俗名能夠顧名思義其實。放牛郎。這是對它們和牛等牲畜的關系的真實寫照。牛
背鷺喜歡在家畜等的身邊捕食蟲子,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它們就停在水牛的背上,可不
就像是放牛郎騎在牛背上?!!
和大白、中白、白鷺相比,它們的脖子比較短,這可以區分開來。另外,在繁殖羽的時
候,往往身上有橙黃色的羽。牛背鷺的婚羽很漂亮呢。
第一次見到是在08年開往南嶺綠色營的火車上,經過湖北廣闊的原野;依依小河,飄飄楊柳,河邊水牛瞌睡,牛背鷺就站在牛背上打盹……
牛背鷺 Cattle Egret
鸛形目 > 鷺科 > 牛背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Bubulcus ibis
描述:體型略小(50厘米)的白色鷺。繁殖羽:體白,頭、頸、胸沾橙黃;虹膜、嘴、腿
及眼先短期呈亮紅色,余時橙黃。非繁殖羽:體白,僅部分鳥額部沾橙黃。與其他鷺的
區別在體型較粗壯,頸較短而頭圓,嘴較短厚。
虹膜-黃色;嘴-黃色;腳-暗黃至近黑。
分布狀況:甚常見于中國南半部包括海南島及臺灣的低洼地區。夏候鳥偶爾遠及北京。
習性:與家畜及水牛關系密切,捕食家畜及水牛從草地上引來或驚起的蒼蠅。傍晚小群
列隊低飛過有水地區回到群棲地點。結群營巢于水上方。
俗名:放牛郎 紅頭官 紅頭鷺 黃頭鷺 黃頭鷺鷥 家畜鷺鷥 尼鷺 畜鷺
66、
始見于圓明園草甸中
也是有褐色的鷺,是草鷺的縮脖子版本
池鷺 Chinese Pond-Heron
鸛形目 > 鷺科 > 池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Ardeola bacchus
描述:體型略小(47厘米)、翼白色、身體具褐色縱紋的鷺。繁殖羽:頭及頸深栗色,胸
紫醬色。冬季:站立時具褐色縱紋,飛行時體白而背部深褐。
虹膜-褐色;嘴-黃色(冬季);腿及腳-綠灰色。
分布狀況:常見于華南、華中及華北地區的水稻田。偶見于西藏南部及東北低洼地區。
迷鳥至臺灣。
習性:棲于稻田或其他漫水地帶,單獨或成分散小群進食。每晚三兩成群飛回群棲處,
飛行時振翼緩慢,翼顯短。與其他水鳥混群營巢。
俗名:穿背心 紅毛鷺 紅毛鷺 花鵝 花洼子 交臚 茭雞 沙鷺 田螺鷺 田牛奴 沼鷺 中國
池鷺 紫鄔頭
67、
最先見到它們竟然是一具尸體。當時還不認識它。靜靜的躺在小花園的那棵紫丁香樹
下,讓我想到了唐磊那首歌《丁香花》。灰色的羽毛,恬靜的表情……
后來慢慢聽到了很多關于它們的故事,比如工大校園里面的 天“屎”之路,還有天
拖老院子里也有,毛泡桐樹上晚上住滿了夜鷺,然后第二天早上地上一片高蛋白的排遺
物……居民民憤很大。
其實這也不是它們的有意行為,我覺得。夜鷺習慣白天到郊野去覓食游覽,晚上回
到市里過夜——這點有點像烏鴉,或者和現代美國人相反——白天吃飽了,晚上可不就
要排泄么~~
前一陣在幼兒園的樹梢上看到了一只夜鷺,大白天的,待在上面搖擺,很可愛的瞌
睡著……皚皚,感慨,還是鳥兒們輕松……
然后在莫莫格看到它們在樹梢上面營巢,用樹枝做成的很粗糙的碗狀巢穴,露天的
擺著。然后它們縮著脖子蹲在里面。雄鳥的腦袋后面,兩根長長的冠羽很漂亮……
夜鷺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鸛形目 > 鷺科 > 夜鷺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Nycticorax nycticorax
描述:中等體型(61厘米)、頭大而體壯的黑白色鷺。成鳥:頂冠黑色,頸及胸白,頸背
具兩條白色絲狀羽,背黑,兩翼及尾灰色。
叫聲:飛行時發出深沉喉音wok或kowak-kowak,受驚擾時發出粗啞的呱呱聲。
分布狀況:地區性常見于華東、華中及華南的低地,近年來在華北亦常見。冬季遷徙至
中國南方沿海及海南島。
習性:白天群棲樹上休息。黃昏時鳥群分散進食,發出深沉的呱呱叫聲。取食于稻田、
草地及水渠兩旁。結群營巢于水上懸枝,甚喧嘩。
俗名:夜鶴 夜游鶴
68、
它們的羽色和環境顏色很接近,所以往往不容易看到。08年在七里海看到一只的時
候,花了十分鐘指點硬是沒有讓同伴看到它……
黃葦鳽 Yellow Bittern
鸛形目 > 鷺科 > 葦鳽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Ixobrychus sinensis
描述:體小(32厘米)的皮黃色及黑色葦鳽。成鳥:頂冠黑色,上體淡黃褐色,下體皮
黃,黑色的飛羽與皮黃色的覆羽成強烈對比。亞成鳥似成鳥但褐色較濃,全身滿布縱
紋,兩翼及尾黑色。
虹膜-黃色;眼周裸露皮膚-黃綠色;嘴-綠褐色;腳-黃綠色。
分布狀況:常見濕地鳥,繁殖于中國東北至華中及西南、臺灣和海南島。越冬在熱帶地
區。
習性:喜河湖港汊地帶的河流及水道邊的濃密蘆葦叢,也喜稻田。
俗名:小黃鷺
69、
大麻鳽 Great Bittern
鸛形目 > 鷺科 > 麻鳽屬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Botaurus stellaris
描述:體大(75厘米)的金褐色及黑色鳽。頂冠黑色,頦及喉白且其邊緣接明顯的黑色頰
紋。頭側金色,其余體羽多具黑色縱紋及雜斑。飛行時具褐色橫斑的飛羽與金色的覆羽
及背部成對比。
虹膜-黃色;嘴-黃色;腳-綠黃色。
分布狀況:繁殖于天山、呼倫池及東北各省。
習性:喜高蘆葦。有時被發現時就地凝神不動,嘴垂直上指。有時被趕起見其在蘆葦上
低低飛過。
俗名:雞(九母)鶴
70、
最先是07年在七里海看到空中飛過,過兒拍到的。
這種鳥有特點,嘴巴是扁的,像勺子;它們找食的樣子也是很可愛,就是站在水里用 勺
子 忽左忽右的掃描,找到有用的東西;它們的嘴像一個篩子,可以把食物過濾留下,水
則濾過。在圖牧吉的時候拍到了這個過程,做了一個gif…
白琵鷺 White Spoonbill
鸛形目 > 鹮科 > 琵鷺屬
CICONIIFORMES > Threskiornithidae > Platalea leucorodia
描述:體大(84厘米)的白色琵鷺。長長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頭部裸出部位呈黃色,自
眼先至眼有黑色線。與冬季黑臉琵鷺區別在體型較大,臉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過嘴
基,嘴色較淺。
虹膜-紅色或黃色;嘴-灰色,嘴端黃色;腳-近黑。
分布狀況:一般不常見。夏季或許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至東北各省。
習性:喜泥濘水塘、湖泊或泥灘,在水中緩慢前進,嘴往兩旁甩動以尋找食物。一般單
獨或成小群活動;部分夜行性。
俗名:哈勒巴戈圖-烏日 琵琶鷺 琵琶嘴鷺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